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餐具含铅镉标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餐具含铅镉标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吃饭的瓷碗含铅?
不含的
不同时期的瓷碗,其形状、釉水、纹饰是有着明显差别的。唐以前的碗,其型多为直口、平底、施釉不到底,基本无纹饰。唐代的碗器型较多,有直口、撇口、葵口等,口沿突有唇边,多为平底、玉壁底及环条形底,施釉接近底部,精制的产品施满釉,有简单的划花装饰出现。宋代碗其型多为斗笠式、草帽式、大口沿、小圈足,圈足直径大小差不多是口沿的三分之一。
釉色多为单色,如影青、黑、酱、白等,纹饰用刻、划、印等手法,将婴戏、动物、植物文字形象绘在碗的内外壁或内底心上。
元代碗型同宋代相比,突出表现为高大厚重,圈足多为内斜多撇,断面呈八字形。多***用印花、刻花装饰。明代碗多鸡心式、墩子式及口沿外向平折式,圈足较为窄细,大多***用画花装饰。
餐具抽检抽哪些指标?
餐具抽检的指标主要包括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和重金属指标。
感官指标:包括外观、色泽、气味、口感等,用于判断餐具的干净程度、是否有异味等。
理化指标:包括沸水蒸发残渣、高锰酸钾消耗量等,用于判断餐具的材质和工艺是否符合标准。
微生物指标:包括大肠菌群、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用于判断餐具的清洁程度和消毒效果。
重金属指标:包括铅、镉、砷等,用于判断餐具是否有重金属污染。
除了以上指标,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还可能涉及其他方面的检测,例如对于陶瓷餐具,可能需要进行铅、镉溶出量的检测等。
餐具抽检通常抽取的指标包括: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物理指标包括外观、尺寸、形状、重量等;化学指标包括重金属、有害物质残留、塑化剂等;微生物指标包括总菌落、大肠菌群、致病菌等。通过抽检这些指标,可以检测餐具是否符合卫生标准,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
国标陶瓷餐具产品尺寸?
陶瓷餐具 GB4806.4-2016 国家标准中没有对餐具的尺寸有要求,以安全相关的指标为主。
测试标准:GB4806.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陶瓷制品
面包/黄油平盘 6.5寸,沙拉平盘 8.5寸,深汤盘9寸~11.6寸,牛排平盘10.5寸,展示平盘12.5寸(装饰用),甜点平盘7.5寸(可用面包盘代替)。
八寸,家里一般炒菜都是这个尺码,餐厅的地方10寸12寸的盘子多一点。6寸---直径15CM左右 大小适合零嘴碟/点心盘,7寸---直径19.5CM左右大小适合糕点盘/点心盘,8寸--直径20.5CM左右 大小适合蛋糕盘/沙拉盘。
扩展资料:
盘子的尺寸指的是盘子的直径,8寸大的盘子,面积是324.13平方厘米或557.11平方厘米。
面积公式:面积=(半径*半径)*3.14
纯白色骨瓷餐具是用含铅釉料吗?
不能一概而论,任何行业都有质量倡导者引领者,也会有唯利是图的商人。质量好的生产商宁可高成本低利润,质量差的则选择低成本高利润。
对质量不放心的话,可以在选购前咨询一下企业资质、产品检验报告这样的问题,尽量选择放心的唐山骨瓷品牌,像思佰得、海格雷这样知名厂家的产品。
既然问到纯白骨瓷餐具是否含铅釉,来正面认识一下骨瓷与铅镉的问题:
骨瓷是否含铅镉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个是陶瓷原料,一个是烧成。
骨瓷原料主要为坯体原料(高岭土、石英、动物骨炭),釉面原料(釉料),装饰原料(即花纸)。
骨瓷坯体的泥料主要为高岭土和石英,这两项基本算安全的,因为一般无化工添加,是天然黏土或矿物质,只有等级品质之差而已。
问题主要出在釉料或花纸上。釉料经高温后形成近似玻璃性质的釉面(玻化),配方原矿含少量化工元素是没关系的,陶瓷的健康安全性:高温瓷>中温>低温。高温一般指1280摄氏度到1350摄氏度。这样的温度煅烧下,经过氧化和还原,一般有害物质就消失了或转化了。所以在良心厂家选择环保釉时会选择安全釉料尽可能使有害物质降到最低最安全。
因此纯白骨瓷餐具在釉质层是否含铅镉等有害物质的问题上还是让人放心的。
对于彩瓷的话就要麻烦些了,烤花工艺是骨瓷餐具是否安全健康的最关键,低成本化工颜料容易含重金属(铅、镉、汞等)。而目前在日用瓷加彩问题上涉及到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的说法,实际上99.9%都属釉上彩,品牌企业像思佰得、海格雷,会在尽量选择矿物质安全颜料的基础上,在特定高温烤制过程中使釉面将色料面完全覆盖住,形成:纳米自洁釉面-矿物质颜料层-纳米自洁釉面-45%骨瓷-纳米自洁釉面 的层次结构,无论在自检或交由轻工部检验都足以保证产品的健康安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餐具含铅镉标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餐具含铅镉标准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